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回暖,不过难以回到2015年的巅峰。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3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其中,金融业增加值1.92万亿,增长7.0%,快于GDP增速,占GDP的比重为9.0%。
拉长时间看,2016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于GDP增速,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回落,2018年降至7.7%。
目前,金融业已成为多地支柱产业或第一大税源。2018年,深圳市金融业税收占全市总税收的22.37%,为纳税第一的产业;北京市金融业占整体税收的17.5%;2018年,上海市商业、金融业等行业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3%和15.1%,贡献全市收入增量逾五成。
信贷、股市回暖影响
自去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增速逐季回升,从3%的增速中开始恢复过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1.92万亿元,同比增加7.0%。此前,2018年四个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1%、4.3%、4.0%、6.3%。
金融业增加值测算,分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活动、证券业和保险业三类,分别以存贷款余额、股票交易额和保费收入为关键指标,推算季度金融业增加值。2012年,官方将银行业推算指标从存贷款余额扩充为存贷款余额和营业税增速双指标。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认为,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回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末提高0.5个百分点,带动银行业增加值同比上升;二是,股市回暖,股票成交活跃,促使证券业增加值同比提高。从M1与M2的“剪刀差”来看,股市回暖有望延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可能继续加快。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张瑜表示,除保险业比较平稳外,今年一季度A股上涨28%,券商整体营收是向上的;一季度信贷投放也非常好,属于历史的高位。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货币投放处于历史高位。2019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29万亿元,同比多增1.44万亿元。
不过,中金固收指出,与银行的沟通来看,总体贷款需求比较疲弱,贷款的超预期可能是银行在3月最后一旬加快了贷款投放。尤其是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投放可能是主要超预期的部分。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可能并无明显的超预期。
中金固收指出,今年一季度,在贷款同比明显多增的情况下,M2也因此回升。但存款同比只多增了2100亿,并没有贷款的幅度那么明显。从M2的构成来看,主要是证券保证金规模同比大幅上升推动了M2上涨。证券保证金的90%统计到M2当中,由于3月份股市火爆,股票开户数量猛增,从同比上来看,证券保证金会形成较为明显的同比拉动。
占GDP比重趋于下降
Wind数据显示,2015年金融业占GDP的比重达到8.4%的历史峰值,此后这一比例不断下降,2016-2018年分别为8.22%、7.97%、7.68%。
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今年2月指出,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总体一致,但有阶段差异。2016年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再次低于GDP增速,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再次回落,2018年降至7.7%。
课题组认为,金融增加值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不是线性关系,有时金融快一些,有时实体经济快一些,需要动态纠偏。例如,2006年及随后几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就是对此前金融抑制的一个纠偏;当前的金融业低速增长也是对2006年至2015年长达10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超过社融增速的一个纠偏。
张瑜表示,2019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相比去年是改善的,去年主要受到证券市场大幅下行影响。整体来看,今年金融业整体平稳,数据环比上升,但是很难回到2015年的盛况。2015年,金融业占GDP的增加值达8.4%的增加值,对GDP的拉动1个百分点左右。
不过,央行课题组指出,从长远看,随着我国储蓄率下降、直接融资的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力度加大,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总体上将趋于下降。
金融业为北京、深圳第一大税源
地方统计数据显示,几个主要城市中,上海市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5781.6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占GDP的比重为17.7%。该市当年工业增加值869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8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3%——金融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后两者。
北京市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5084.6亿元,同比增长7.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6.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8.4%,较上年提升了0.8个百分点。
2018年全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67.21亿元,同比增长3.6%,占GDP比重12.7%。2018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近2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1%,是支柱产业之一。
此外,天津去年金融业增加值1966.89亿元,增长7.2%。杭州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9.0%,占GDP的比重为8.9%。
对各地而言,金融业对各地的贡献,已成为支柱产业或第一大税源。
例如,深圳市去年金融业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1314.8亿元,同比增长17.5%,占全市总税收的22.37%,金融业对全市税收的贡献超过制造业的20.30%,为纳税第一的产业。
金融业税收也是北京市第一大财政收入来源。根据北京市2019年预算报告,该市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85.9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财政收入规模分别占行业前4位,占整体税收的比重分别为17.5%、13.5%、11.9%和9.8%,合计超过50%。
此前另一口径数据显示,北京市2018年上半年金融业实现三级税收326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39.42%。截至2018年11月末,北京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0.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财政局今年1月指出,该市将“着力巩固金融业、总部经济等支柱财源,大力培育高精尖等新兴财源”。
上海市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显示,2018年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108.1亿元,比2017年增长7%。商业、金融业等行业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3%和15.1%,贡献全市收入增量逾五成。
不过,金融业收入水平在不同地区也呈现分化迹象。例如,广州市2017年金融业税收收入397.47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市税收的7.7%,占比低于北京深圳。而其他非一线城市可能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