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罚9个月后,大公资信被国资进行战略重组,验证了此前的传闻。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公司确认将战略重组大公资信控,4月18日双方举行了签约仪式,中国国新持有大公资信58%的股份。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大公资信参与评级的债券数量约2400只,占比为16%,略低于上海新世纪的16.81%;领头羊则是中诚信(30.24%)与联合资信(23.79%)。
2018年8月,因涉嫌高价售卖公司评级,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证监会双双给予大公资信严重警告处分,并作出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以及暂停大公资信证券评级业务一年的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Wind数据显示,2018年债券违约总规模高达1375.77亿元,涉及债券149只,违约规模、违约只数系2017年的3.5倍、3倍,更是超过历年违约金额总和。如今,国资巨头杀入信用评级行业,对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巨震,令市场期待。
更重要的是,在国资加持下,大公资信能否迎来新生?
战略重组双方引关注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国新于2010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一家国有独资公司,2016年初被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2家中央企业之一,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
截至2018年底,中国国新的总资产突破3700亿元,年度净利润突破70亿元。目前基本形成了“5+1”业务格局,即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和境外投资5大板块,以及央企专职外部董事服务保障1个平台。
大公资信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唯一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除国债外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资信的过往:频频踩雷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大公资信参与评级的债券数量约2400只,占比为16%,略低于上海新世纪的16.81%;领头羊则是中诚信(30.24%)与联合资信(23.79%)。去年9月交易商协会公布的2018年信用评级机构排名中,大公资信排名垫底。
去年8月,因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大额咨询服务,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证监会双双给予大公资信严重警告处分,并作出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以及暂停大公资信证券评级业务一年的处罚。
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调查,2017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大公资信在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会迅速对其评级进行调整,涉及新光控股等。“新光债”自从2017年下半年就由于主体流动性问题被机构投资者质疑,早已被市场视为垃圾债,却被大公资信评为AA+,市场一片哗然,最终,新光控股集团接连“爆雷”。
Wind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的所有债券违约事件当中,评级机构为大公资信的违约事件高达13起。其中,2018年发生4起;2017年发生3起;2016年发生5起;2015年发生1起。
中国国新缘何重组大公资信,十大原因曝光
一问:大公之前因为违规被处罚,行业信誉严重丧失,中国国新作为一家央企,为什么还要去收购大公?
一答:中国国新十分关注并长期看好评级行业的发展。大公之前所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公司的管理问题,而直接原因是没有处理好评级业务和非评级业务的隔离关系,以及评级公司和关联公司之前的隔离关系。严厉的处罚也展现了监管部门科学监管、营造良好行业环境的决心,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国新进入评级行业的信心。
二问:有报道称,大公受处罚后人员流失严重,业务全面停摆。中国国新是否只是收购了一个“壳公司”?
二答:从处罚至今的九个月的整改期内,大公的工作重心为严格依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逐项进行整改,人员和业务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不过,从目前的人员和业务情况来看,大公仍然是一家正常经营的评级机构。
从人员情况看,相比处罚之前,目前大公的总人数略有减少,这是和受处罚后公司的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同时,在经过了九个月的整改后,大公的从业人员结构在实质上得到了优化,其中,从业三年以上的分析师从46人增长到71人,占全体分析师比例从21%上升到了45%;获得证券从业资格的人员占分析师比例从84%提高到了89%;获得证券执业资格的人员占分析师比例从17%提高到了23%。
从业务上看,北京证监局和交易商协会的处罚,并非是停止大公全部业务,而是一年内不得承接新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和证券评级业务。一方面,大公仍然对900多个主体的约2000多个债项承担跟踪评级义务,这方面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另一方面,在新业务承揽方面,其他不在监管处罚范围内的评级业务均正常开展,包括主体评级、处罚之前已经在证监会和交易商协会完成注册并在注册额度内的续发项目、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种金融债、二级资本债(资本补充债)、混合资本债、优先股等、其他国家机关监管发行的债务工具项目、储架发行的证券化项目的后续发行、信托计划、债权投资计划、信贷市场的各类评级业务等。从监管处罚至今,大公总共出具评级报告550多份,发布各类研究报告220多篇。
三问:债券市场违约频发,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趋严。大公在合规方面有哪些举措,能否介绍一下公司整改的情况?
三答:从历史上看,大公的技术水平在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评级结果质量的检验中,违约率是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2016年-2018年,信用评级行业累积违约率分别为0.82%、0.94%和1.77%,大公累积违约率分别为0.50%、0.66%和1.78%;2014年、2015年大公评级的债项无一例发生违约;与其他评级机构相比,2016年、2017年大公违约率均为行业最低。
从具体的整改进度来看,在过去九个月,公司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整改工作:完善了公司领导管理架构,改组了董事会,重新任命了高管团队;调整组织结构,保障了评级机构的独立运营;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终止了部分评级业务;完善了各项业务隔离制度规定;完成人员资质梳理,目前高管团队、评委团队、评级团队人员资质均符合监管要求;优化了评级业务与内控制度,根据监管规则新增制度,并对原有制度根据最新组织架构进行修订;加强内部控制力度,规范评级作业流程;优化评级信息系统,改进用印审批流程,加强对存档资料的审核和管理;加大监测力度和结果检验,持续改进评级方法;加强合规队伍建设,提升全员合规意识;确立了大公合规检查机制,开展定期及专项合规检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对员工进行专业素质及合规意识的培训;建立投资者服务团队,让评级指导思想回归投资者服务本源。
四问:中国国新控股大公后如何保证大公评级的独立性?
四答:中国国新此次控股大公,实现了大公从单一股东到混合所有制的转变,改善了公司的股权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是大公践行评级机构独立性原则的有力保障。
一方面,大公将会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和行业规范独立开展业务,在评级业务开展过程中和股东之间实现有效的人员隔离、系统隔离、业务隔离、办公地点隔离。作为负责任的央企,中国国新将会通过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架构规范行使股东权利,确保大公评级业务开展的独立性,成为行业内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开展业务的典范。
另一方面,在大公内部,一切评级决策均由信用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流程、规则和标准做出,其独立性得到制度性保障。
五问:三大外资评级机构将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大公准备如何应对“三大”的挑战?
五答:大公立志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评级机构,我们乐见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美国“三大”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们认为他们的进入虽然短期内会加剧行业竞争,但中长期来看,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并充分激发国内评级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推动国内评级企业不断提升评级专业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六问:大公怎么看待主权评级业务?
六答:主权信用研究是信用风险研究中的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主权评级的评定是判断该国境内发行人信用风险的重要基础。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大公系统的开展了主权评级研究,积累了大量技术和数据基础,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主权评级,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七问:中国国新控股后,大公是否有计划在海外设立评级机构?
七答:中国国新会坚定地将大公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评级机构。大公下一步的国际化发展会以契合国家战略、服务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服务于全球投资者的需要、服务于“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市场需求为立足点。大公将会持续审视国际市场中的机会,适时稳妥地推进国际化发展之路。
八问:同类的发行人,包括大公在内的国内评级机构给出的AAA或者高级别,只能对应美国三大给出的A-甚至更低的级别。大公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八答:从信用评级专业上而言,具体级别的评定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排序,排序范围不同,排名自然不同。一般而言,国内评级机构给出的是通常是国内刻度评级,而美国“三大”在国际市场上给出的是国际刻度评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两种级别符号进行比对。下一步,大公会继续发挥自身积累的国际刻度评级技术优势,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在提升评级区分度上有所突破。
九问:中国国新控股大公后,准备怎样恢复大公原有的市场地位?
九答:从评级的覆盖面来看,大公对30个省市自治区、70多个行业的万余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有领先的技术和数据累积。部分业务的暂停,对大公评级的区域、行业和客户覆盖范围没有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从评级结果来看,大公评级的客户违约率在行业内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在利差分析上在行业内也有优势。中国国新控股后,将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大公的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并充分保障大公业务开展的合规性,支持大公以专业、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提升评级质量,加大投资者服务和客户服务力度,精耕细作,立足长远,不断提高市场美誉度,以信誉赢回市场,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评级企业。
十问:中国国新的控股是否意味着评级行业中的“国进民退”?
十答:中国国新控股大公,使得大公的股权结构实现了从单一集中股东到混合所有制的转变,这并非简单的“国有化”。中央企业高度重视合规管理的优良传统有助于从根本上增强大公的合规意识和合规能力,民企股东的持续参与则有助于大公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并形成有效的制衡体系。因此,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切实提升大公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大公更加独立地开展评级业务,从而用更高质量的评级产品和研究成果服务于我国金融市场下一阶段的发展需要。
未来发展如何待察?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银行间市场评级业务规模约有几十亿元。但是,国内评级行业市场公信力较低、评级虚高等问题一直为业内所诟病,“以级定价”、“以价定级”备受债券投资人批评,去年大公资信被处罚事件也被认为只是揭开了行业乱象的一角。
多年以来,中诚信国际、联合评级和大公资信三家评级机构瓜分了中国评级行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为在银行间市场发债的企业提供评级是他们的主要业务来源。在大公被暂停评级业务后,市场份额迅速被另外两家抢占,仅剩少量存量业务,人员流失严重。
特别的是,在大公资信被严处的同时,国际评级机构正在积极进入中国市场。今年1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央行营业管理部对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至此国内信用评级市场迎来首家国际评级机构。在分析人士看来,标普的进入有助于重塑国内评级体系,让乱象横生的评级市场更加规范。
业内人士指出,摆在大公资信面前的不仅有内部管理混乱问题,还有外部激烈的竞争。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目前大公资信面临四大挑战,分别为国内评级机构的快速发展、国外评级机构的强势进入、摆脱暂停业务处罚对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在战略上有所思考和调整。面对这些挑战,大公资信应依托央企国新控股的支持,完善公司内控体系,构建具有长期竞争力的公司治理架构、管理运营体系、内控制度建设等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