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关税影响,今天大幅重挫的无疑是出口依赖过高的板块,苹果产业链、消费电子板块、通信设备、汽车零部件净流出靠前。
尤其是消费电子板块几大巨头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泥沙俱下。而同板块的欧菲光早在4月1日宣告停牌,躲过了一劫。
在A股5406家公司中(含北交所),有579家公司国外收入占比超过了50%,有181家出口收入占比达到了80%及以上(如下所示),包括通信设备、消费电子、光伏设备、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
在关税落地前,并非所有依赖海外收入的公司,其股价表现都被压制。在2025年涨幅达30%个股中,电子及半导体、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出现频率较高,如下图所示
而在股价表现亏损家居、纺织、消费电子、通信设备领域个股则在2025年,股价表现亏损,如下
从股价影响结果来看,低附加值的行业如传统家具、纺织、以及无自主品牌的代工企业受影响最大,而转型升级的行业表现出一定韧性,而这次加关税也是推动行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的一次推动力。
对于出口占比高,而且毛利率还在15%以下的公司可以直接pass。
此次加关税,比2018年贸易战影响更大。
2018年贸易战美国只针对中国加征关税,此次贸易战是美国对全球范围加征关税,目的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此次加关税幅度最大的基本在亚太地区,包括东南亚(越南、泰国等)、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这些曾是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和转口贸易缓冲,规避关税的重要地区,对中国出口抑制明显。
内需不足、出海是近两年的看点,尤其是作为国内经济支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年的逻辑除了智能驾驶,还有一大看点便是出海,此次加关税对业务没转型升级的传统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企业属于大利空。
而内循环方向,除了食品饮料与农业、医药等民生必需品行业,还有就是科技自主可控。
3月初我在“南方读财报”的抖音直播中提及可以关注医药板块,其中化学制药板块(偏创新药)已经默默上涨很久,当前并不便宜了,各位也请注意风险和择股。
外需被压制、预计后期中国会加大对于内需的刺激,通过特别国债、消费券、降准降息等工具提升内需。
不过,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对等关税的实施时间目前设在4月9日,看看大国们还能不能有一点博弈空间。
(因为文章限制,需要579名单的可以评论区回复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