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徐风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包括芯片半导体、AI产业链、Agent、信息安全等科技赛道正成为全球博弈的战略新高地。
2025年开年以来,国产大模型DeepSeek凭借强大的推理能力和较低的训练成本一举改写了全球AI市场格局,科技板块也迎来了价值重估浪潮。
在科技赛道的布局上,相关主题基金正在快速崛起。其中中欧基金素来以成长风格著称,旗下中生代基金经理邵洁崭露头角,管理的中欧创新未来、中欧智能制造A等净值表现抢眼。其他科技成长类选手翟相栋和黄兴亮也值得关注。
【中欧基金邵洁:聚焦硬科技的成长中生代】
作为中欧基金科技战队的核心成员,邵洁从业经验丰富,早期从国金证券电子行业研究员到安信证券电子行业高级分析师再到中欧基金投资经理,证券从业年限超过12年,投资经理年限也在5年以上。
从净值表现来看,邵洁管理的3只基金业绩明显跑赢市场。就比如中欧智能制造A,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下同),近一年间基金收益率达72.22%,在近3年时间跨度上也达到了36.56%,而同期沪深300的收益率分别为5.8%和-9.94%,穿越了此前市场的低迷周期,也是市场中少有的“黑马”基金。
伴随着基金净值的大涨,中欧智能制造A的规模也由2024年底的2.14亿大幅增长至2025年1季度的11.65亿,增幅超4倍。
同时,另外两只由她管理的,中欧科创主题A和中欧创新未来表现同样亮眼,近一年时间收益率分别为68.44%和39.63%。
在取得如此成绩的背后,得益于邵洁的成长价值操作风格,在于对硬科技行业发展周期的精准把握,善于把握产业周期的低点和拐点。
所谓硬科技,是指需要较长时间研发和技术壁垒高的行业。例如以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高精尖技术产业。
邵洁在亲历了完整的4G时代周期后对科技周期的认识更加深刻,并形成了对TMT领域的投资框架,即通过前瞻性把握产业周期,寻找具有创新价值的公司,追求Alpha收益。在风控上也注重仓位管理,基金整体50%左右的重仓股占比有利于管控净值波动。
在标的选择上,邵洁更看重公司的创新价值,并不拘泥于短期估值。“没有创新价值的公司,可能15倍就已经非常贵了。”
仍以中欧智能制造混合A举例,早在2022年市场大幅波动之时,邵洁认为科技行业已进入周期底部,行业估值偏低,便增加了半导体、消费电子等行业配置。
从2023年开始,邵洁认为科技行业的上行周期已经启动,并坚持看好硬科技行业,降低了新能源行业配置,不断调高半导体、人工智能、机械制造等占比进行前瞻性布局。随着科技行情的不断演绎,当前正逐步进入兑现期。
此外,邵洁突出的业绩还离不开中欧基金科技团队的投研支撑。目前中欧科技战队共有24名战将,包括11位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约12年,还有13位资深行业研究员,形成了对科技产业链的全面覆盖。
展望2025年,邵洁在对科技赛道中期看好的同时也多了一份谨慎,认为经过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涨幅后TMT行业估值已经到达历史中位数水平,硬科技大部分细分行业已经不是低估状态,后续需要观察推理落地的速度和力度。
【招商基金翟相栋:行业轮动配置,追求阿尔法收益】
与邵洁类似,招商基金翟相栋也是知名的中生代基金经理,拥有9年证券从业和近4年投资经验,早期曾在券商和私募基金担任TMT研究员,2020年加入招商基金,现任投资管理四部专业副总监兼基金经理。
目前翟相栋仅管理招商优势企业A一只基金,自2022年4月出任基金经理以来收益率表现较为优异。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近1年间招商优势企业A收益率为44.76%,近3年时间达到了77.13%。在任职期间管理规模也增长较快,从2022年第2季度的13.31亿增长到了2024年底的100.17亿。
在操作手法上,翟相栋主要以电子制造、互联网、传媒、医药等科技方向为主,风格更偏向行业轮动,资产配置更为灵活。
当前翟相栋已形成了“价值+景气+成长”的投资体系,重视高赔率、高胜率的投资机会,坚持进攻和防守并重,视市场风险偏好决定资产配置标的,以获取超额收益。
在市场风险偏好降低时,翟相栋更偏向具有安全边际和估值优势的价值蓝筹股,提升组合的防御能力。当风险偏好上升时更注重“景气+成长”,是获取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举例来说,招商优势企业A在2023年初重点布局了芯片、计算机设备、通信产业等标的,抓住了由ChatGPT催化带来的AI行情。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至三季度末市场再度进入低迷期,则主要配置处于周期底部的创新药龙头,更好地平衡收益和风险。
到2024年第四季度,翟相栋又将重仓股转向了手机制造、云服务、互联网和AI,再度享受了新一轮科技重估浪潮。
在择股方面,翟相栋坚持宁缺毋滥原则,重仓股需要满足几个成长逻辑,包括行业是否维持高速增长,市占率能否持续提升,产品线和新业务有没有持续突破,能否找到新增长曲线。
对于2025年,翟相栋更加看好AI产业,经历了两年高强度的资本开支后,产业的发展有望从模型训练推进至应用落地阶段,看好AI作为底层技术和生产力工具对各行业的赋能。
【万家基金黄兴亮:自下而上的科技型选手】
黄兴亮可谓基金行业老将,早在2007年便加入交银基金担任研究员,此后还曾担任光大基金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2018年加入万家基金,投资经理年限接近11年。
目前黄兴亮共管理包括万家行业优选混合、万家经济新动能混合、万家自主创新A在内的6只权益基金,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规模合计116.99亿。
在资产配置方面,黄兴亮这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对TMT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是科班出身,主要着眼半导体产业链、信创、生物医药等科技成长类赛道。
与邵洁、翟相栋操作风格不同的是,黄兴亮不注重市场风格和市场偏好,不追逐热门赛道,在高成长行业中坚持自下而上选股策略,将择股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基于基本面从中长期视角审视标的成长性。
需要注意的是,黄兴亮的持股行业较为集中,且有越来越集中的趋势。就比如管理规模最大的万家行业优选和万家自主创新A,2024年底前十大重仓股中关于芯片设备、上游设计等标的分别达5家和7家,表明对半导体产业的未来更为看好。
从净值表现来看,伴随着科技赛道的崛起,黄兴亮所管基金的表现也较为突出,就比如万家行业优选,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近1年的收益率达63.59%,年初至今的回报率也在30.33%。万家自主创新A近一年的收益率也达到了57.3%。
然而,正是因为黄兴亮的中长期持股策略,还形成了长期持有淡化择时和高仓位配置的操作模式,这导致了基金较低换手率,也使得净值的波动较大。
拿万家行业优选来说,近年来换手率仅在50%左右,重仓股持仓比例多在70%附近,到2024年底提升到了74.74%,显著高于同类权益基金不足50%的水平。
就区间表现而言,据Wind数据,万家行业优选自2023年一季度末至2024年8月底的区间跌幅达到了34.25%,明显大于同期沪深300。
从收益情况来看,黄兴亮的择股能力毋庸置疑,在机遇来临时也能抓住赛道的贝塔收益,但由于不注重择时和仓位配比导致净值波动较大,后续如果能够完善风险控制收益表现将更为良好。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科技行业具有很高的投资门槛,在赛道估值重塑的浪潮下,选择优秀基金经理是享受科技红利的更好选择。
综合来看,三位基金经理均是科技行业的优质选手,但中欧基金邵洁在产业周期把握、标的选择和风控方面的综合优势更胜一筹,收益率兼顾了超额收益和稳健性。
在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关键还是要选择投资逻辑、风险承受能力与自身相匹配的基金经理,这样才能更好实现预期收益目标。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